鲜花盛开的五月,劳动者们在灾疫面前依然歌唱,新时代的青年更是栉风沐雨一路奋进。
这个时节,国智智库成都文化传媒研究院已然走过了三年又三月的创业日子。从2017年1月迎着冬的寒风在四川成都亮旗,到2020年5月融入初夏的火热开始“收麦撒稻”——这是一个新的起点,这是一个挥汗如雨更加坚定地出发。国智传媒智库迎着光辉灿烂的2020,争高直指,负势竞上。
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发展就是谋未来。”在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大力倡导“创新创业”的背景下,三年多来,国智传媒智库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,努力学习贯彻执行“创新创业”政策,融入创新创业实践,秣马厉兵,奋力在川蜀大地间播种耕耘。
实干兴业,创新驱动
新常态下市场竞争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,供给结构失衡,劳动力、资金、原材料、房租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,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。
既要生存发展,又要高瞻远瞩看清方向;既要稳打稳扎“原地坐稳”,又要调整思路积极“跳起摸高”。道路曲折蜿蜒,何处是出口?
“实干兴业、创新驱动。行稳才能致远,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位置”,国智传媒智库执行院长龙顺信心坚定。
挑战显而易见:市场竞争激烈,产业市场相对饱和,各种思潮层出不穷,小微企业坚持“创新驱动”是否流于口号?
回答铿锵有力:实践和坚持,创新和发展,必须是身体力行,始终求进,一往无前。如果流于口号,自我设限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不仅难以发展,甚至可能中途夭折。
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
当前,中小微企业面临了一些发展进程中的具体问题,在新常态的语境中,只有发现问题,针对问题,集聚众智找到方案,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。
龙顺发现,中小微企业尤其文化传媒行业普遍存在“三少一不好”:即说得多做得少,说得好做不好,说得妙品牌少,四处跑业务少。在经济下行、一部分产业进入门槛低、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,生存和发展显得异常残酷。
关注总体、注重局部,找到难点,弥补弱项,在细节上下功夫,中流击水不断前进,这是国智传媒智库一贯的发展方针。龙顺表示,放弃以前固有的思维和模式,深入研究当前发展的现状,探讨发展模式,拓展外延并积极进行多行业融合;抛弃打插边球的思路,树立正确发展、符合政策和市场规律的思路才能寻找到出路。这虽然有些艰难,但也只有守正发展才能行稳致远。
事实上,在摸索实践中,国智传媒智库一直一力贯之行之,并没有因为自身弱小就放弃追求、自认不如。三年多来,国智传媒智库不但与多家科研机构、社会团体进行了文化传媒和科研合作,还在成立之初就创办了民间智库门户网站“国智网”和“发展观察网”,以及近期以服务企业发展的“东方品牌视窗”也建立运行。时至今日,不但与主流媒体的有关部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还开设了10余个风清气正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。三年多时间,一个集网络传播、社科研究于一体的科研及传媒单位正在悄然生长。
三年多来,国智传媒智库承接了区域行业刊物的内容采编工作,连续三年发起并举办了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民俗活动,承接了多项政府、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项目委托并结项……
以传媒的力量,传播发展智慧
在三年多的探索中,国智传媒智库发展目标愈加清晰:积极探索文化与经济、传媒、互联网、商务等的融合,建设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媒平台、民间智库平台,建设成为民间重要的综合创新机构。
龙顺认为,在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,要找到和打造自身的先发优势,向前、靠前甚至引领,创造自身特有的价值、竞争力,一定要在顺应时代、互惠互利、承诺一致、社会认同中做到人有我强、人强我优。
龙顺认为,发展有阵痛,必须转变观念,找到创新发展进程中的“文化务实性”并积极适应。这种务实性,应跳出自以为是、漫天飞舞的虚幻,在虚实结合中找到市场,适应市场。这种转变,一是应跳出头脑中固有的条条框框,主动、充分地与社会大环境、经济发展、科技创新进行融合;二是应主动向行业领先企业学习,对标卓越企业,主动培育“匠人精神”,以一流的心性培育一流的企业;三是“会做事,做好事”,将眼光放到更大的空间,要更多关注全局之重、全局之难,找到共性发展个性,以务实的“刨刀”文化传媒的“凿子”,打造独具个性的自身品牌。
国家有智慧,发展有力量。今天的国智传媒智库,在“中国梦”和“两个一百年”的指引和带领下,正阔步前行,迈步在开创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上。(国智轩)
工作 QQ:379164472
电子邮箱:office@guoshi.ac.cn
办公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西安中路62号
微信公众号
头条号